2011年11月3日 星期四

(轉貼)+延伸 三大科學園區負債 一百年還不完

摘自商業周刊第1192期(2010/9/27) 賴寧寧

低出租率、低租金造成千億黑洞

竹科、中科、南科三大科學園區,創造逾二十萬就業人口,但經濟命脈背後的代價,竟是高達一千二百億元的負債。科學園區創造了台灣的經濟奇蹟,竹科、中科、南科三大科學園區,去年營業額高達一兆五千八百多億元,國科會剛公佈了今年上半年度的營業額,達新台幣一兆五百二十一億餘元,年增六六%,就業人口達二十萬多人,撐起台灣經濟一片天。

然而,這張亮麗成績單的背後,卻有一個大黑洞:高達一千二百億元的負債。

為什麼科學園區多數的廠商賺錢,老闆、股東荷包滿滿,而科學園區卻會賠錢?


政府舉債開發土地!靠廠商管理費、租金攤還

台灣有三大科學園區:竹科、中科、南科。為支應園區的開發、建設,政府設立了「科學園區作業基金」,以舉債的方式,籌措土地開發所需的經費,等到廠商進駐後,再由廠商按月繳交管理費、租金來償債。

因此,該作業基金最大的支出是土地開發費用,主要收入來源即管理費、租金。由於初期的開發費用龐大,因此,基金一開始是高額負債,隨著廠商進駐、正式營運,開始繳交租金、管理費用,負債自然就會慢慢下降。

但奇怪的是,作業基金成立將近三十年,負債不但未減,反而從民國八十九年的負債兩百多億元,一路增加到去年年底,變成負債高達一千二百四十二億餘元,十年來暴增四、五偣


負債雪球越滾越大!中科、南科今年仍虧

根本原因,就是一句話:蓋太多科學園區,超過市場需求,導致開發成本太高、卻無法收回,而且,未來這筆負債仍將不停滾雪球般增加。

目前科學園區作業基金的收入來源,來自三大園區廠商繳交的管理費及租金,以九十九年的預估損益來看,竹科盈餘二十七億二千六百多萬元,南科虧損十一二千七百多萬、竹科虧損五億四千九百多萬元。三大科學園區加總,盈餘十億四千九百多萬元。

假設一千二百多億元負債不再擴大,三大科學園區未來每盈餘估計均為十億元。那這筆負債,需要一百二十四年才能償還完畢。

不幸的是,這負債雪球並非到此為止,根據科學園區管理局編列的預算顯示,今年底的負債將層加到一千四百四十六億元,這還不包括開發中的中科四期二林園區的後續費用、及可能作業基金支付的中興新村等高等研究園區的費用,可以預見,隨著永無止境的科學園區開發藍圖,作業基金的負債會持續擴大。


元兇一:出租率太低 供過於求,還拚命徵地

將三大園區分開來看,以竹科的負債金額最小,不到兩百億元,中科最多,達五百五十多億元、南科也有五百億元。竹科每年二十億元左右的盈餘,償債能力強,負債很快就能清償,但,中科、南科的情況就不樂觀。

而造成作業基金債台高築的元兇有二:一、園區開發太快,導致中科、南科的土地、廠房出租率太低,二、租金太便宜。

為建立台灣為科技島,民國六十九年成立竹科,八十四年成立南科,九十一年成立中科,北、中、南三區分庭抗禮。但是,根據科學園區管理局統計,截至今年八月四日為止,除了竹科四個園區,出租率將近百分之百,其餘中科、南科,出租情況均不理想,其中屬於南科的高雄園區,出租率只有四四.五%,是著名的「蚊子園區」。

中科、南科出租情況不佳,可見廠商建廠的需求並不強烈,但可笑的是,放著這些規畫好的園區不用,各縣市政府反而繼續規畫科技園區,大肆徵收土地,像苗栗縣後龍科技園區就是其一。


元兇二:租金太低 為了招商,緩收建設費

當供過於求,出租不理想,為了攬客租金就無法提高,甚至還要降價以求,導致負債更雪上加霜。

科學園區土地租金的計算方式分兩部分:一、素地租金,二、公共設施建設費用。前者係以公告地價的五%計算,後者則依照交通、地下管線、水電等基礎建設的費用,分二十年攤還。

以今年公告的租金來看,三大園區中,租金最高的是新竹園區,每平方公尺每月收五十二.九二元,最便宜的是中科的后里園區,只有八.七元,是新竹園區租金的一五.二五%。

為什麼同樣是科學園區,但是,租金卻有天壤之別。科學園區官員私下透露,素地租金各地相差不會太多,相差最多的在於建設經費的分攤,有的園區為了招商,將部分建設經費遞延,導致租金低估。

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說,租金過低,是標準的「劫貧濟富」,政府用遠低於市場情的公告現值向農民徵收農地,開發之後,再以超低的租金租給廠商,造成作業基金入不敷出,負債累累,最後虧的是納稅人的錢。


國科會監督不周 近兩年負債暴增約兩百億

針對科學園區負債超過千億元,立法院在九十七年曾經決議,要求科學園區的監督單位──國科會提出改善措施,以有效控制作業基金負債額度,並改善財務結構。不過,從九十七年到九十九年,負債額度不但未減,反而增加約一百九十七億元。絲毫阻擋不了這股開發的力量,因為主導這場遊戲的正是政府以及不少地方民代。

一位科園學區官員私下表示,這樣下去,這筆負債將「永遠還不完」。結果呢?就是「全民埋單」。政府開發案,由全民埋單實例不少。以榮工處為例,榮工處早年協助政府開發工業區,原本的算盤是,榮工處出售工業區所得,可償還開發的負債,結果,工業區處分不順,多年下來,累積負債高達六百多億元,成了燙手山芋。

後來,政府想出了一個解套模式,先將榮工處改制為國營事業,再將國營事業民營化。榮工處去年正式民營化,那六百多億元負債,便切割出去,由退輔會下面的安置基金承接,這筆債務,繞了一圈,由全民埋單。

科學園區是否會走上榮工處的老路,尚難逆料,但,可以想見,只要不當開發一日不止,全民埋單的惡夢就不會停。

(文章來源:http://mypaper.pchome.com.tw/taisun222/post/1321431210)


延伸閱讀:

從科學園區論全民受害的國家暴力

http://mhperng.blogspot.com/2011/09/blog-post_2631.html

流星產業高負債 中科四期還要蓋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